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主要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复习时一般可这样分析区域: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 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有几率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做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如太平洋水系等)、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度)、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间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最重要的包含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⑸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重要港口等)、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⑹环境问题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②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处理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个区域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体,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也就是是我们常说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因此在分析各要素时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一般而言,自然地理要素是人文要素的基础,也就是说自然条件决定了人口数量和分布、工农业生产、城市分布、交通分布等,可以以自然来推出人文。而自然各要素中也有相对更重要的要素,也就说一个区域总体特征中有一个或者几个关键特征。
例如:美国自然条件中,位置和地形是关键的。因为地处中纬度,所以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海陆分布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使等温线大体沿海岸线平行:高山区等温线在地形(海拔高、气温低)的影响下向低纬突出:中东部在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影响下等温线与纬线基本平行;西部高山阻挡了太平洋水汽的进入,使西北沿海降水由西向东减少,高山区山间宽谷也因为在背风一侧而降水相当稀少,东部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对大西洋水汽阻挡作用不明显,美国降水深受大西洋影响。中部大平原对冬季风和夏季风都无显著的阻挡作用,夏季风可以一直北上到达北冰洋沿岸,来自北冰洋沿岸也可以南下到墨西哥湾沿岸,使中东部广大地区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也使中东部农作物容易受寒潮影响。
又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关键特征的干旱,干旱的关键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而且降水自东向西减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他特征都与干旱相关。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由东向西由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干旱缺水——多内流河、内流湖;干旱————工农业生产水源不足,工业、种植业相对落后,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人口分布、农业生产、村庄、城市多呈点状(绿洲)和带状(沿交通线和河谷)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日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所以瓜果产量高、甜,棉花质量好(长绒棉)等
一个区域内的要素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学习时要学会简化,最好建立知识结构图或者叫思维发散图(自己要善于总结各区域的各要素特征,能够最终靠各种较对自己最合适的方法去总结)。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有着地理事物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方法,可以让自己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因此,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比较项目因具体实际的要求有差异,多数还是比较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的多,与区域分析思路基本一致。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区域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区域较适合用比较法来学习:
1、地理位置特征相似的地区:如位于北纬30°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比较: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工业、交通等。
2、地理位置特征差异明显的地区:北纬40度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可以从地形、气候、洋流、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比较
3、地形、气候特征相似地区:例如澳大利亚、北美、印度、南美等地的地形特征的异同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4、地形、气候特征差异明显地区:如秦岭南北两侧可以从热量带、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特征、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区位选择等方面做比较
5、区域发展条件的比较:一般从优势区位和不足两个方面来比较可以是相似的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与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条件的比较;也可以是差异明显的区域,如我国珠江三角洲与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条件比较等
学习区域最终的目的是为区域发展服务。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区位条件,任何区域的发展都可以从区位条件入手,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1.荒漠与荒漠化: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也许会出现荒漠景观。
2.我国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石漠化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盐渍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3.荒漠化常与贫困相伴。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多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1)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2)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的变化,特别是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4.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当地能源缺乏,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严重。该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而且这里土层薄,若发生水土流失,就难以治理,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黄土高原。.
(1)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考查通常以经纬网图为切入点,同学们要注意典型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如秦岭(34°N)、大同(40°N);掌握11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
(2)黄土高原地区一些地理事物具有典型的地理界线特征,如长城、太行山脉、秦岭、祁连山脉等,同学们要掌握其地理意义。
6.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一般可从资源、市场、交通三方面做分析。资源数量和质量具有优势,市场需求量大,且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源开发条件较好。
8.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炭为基础的重化工业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会造成“三废”污染,给山西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9.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根据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的水量,二是河流的落差。通常来说,水量越大,落差越大,水力资源越丰富;反之水力资源越贫乏。
10.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思路:先要充分的利用案例提供的各种数据、图表(气温变化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地形剖面图等),对流域内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做全面的分析,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流域发展的坏因。再根据有利因素制定流域发展的方向,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
11.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河流径流量大小与季节变化、河水的流速、河流的通航里程;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经济因素主要有流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城市的数量。
13.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简要归纳为:山环水绕,平原内孕;气候冷湿,森林茂密。
14.不要错误地认为,只有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地区才属湿润区。东北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虽然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但由于该地的纬度较高、蒸发量小,因此地表仍较湿润,也属湿润区。
15.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春季,并不是出现在夏季,是因为夏季气温虽然较高,融雪能力很强,但此时地表已无积雪。
16. 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可从水的来源、去处两大方面做。沼泽的形成,一般是由于水的来源丰富,如降水丰富,易出现洪涝等。另外也因为水不易排走。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以及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2)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科技、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基本无害的一部分。
20.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2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原因可简要归纳为:地理(当地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了机会,历史(侨乡、适逢发达国家产业体系调整)创造了机会,政策(改革开放)催生了机会。
2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第二阶段虽然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但与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工业有显著的区别,其重工业和制造业不发达,制约了工业化的逐步发展,今后应加强钢铁、石化、汽车等基础工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工业化又促进了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工业化处于不同的阶段,三大产业的比重不同。工业化早期,三大产业的比重由大到小呈现一二三排序;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三大产业的比重由大到小呈二一三的排序;实现工业化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三大产业的比重由大到小呈现三二一的排序。
24.天然气并非无污染的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
25.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世界资源;寻找资源替代品和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等。
26.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可能的避免导致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
27.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思路: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28. 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29. 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全世界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获取较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0.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31.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32. 对于我国重要地形区的经纬度位置,可利用重要经、纬线进行“串联式”记忆,如沿30°N纬线从西到东依次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沿40°N纬线从西到东依次有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同样,还可利用90°E、100°E、110°E、120°E经线来串联记忆。这种记忆方法效率较高,但准确性不高,与左边的表格结合起来复习效果更好。
33. 中国重要地形区图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高考地理试卷或文综试卷上的“常客”。考查中国地理知识的高考试题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中国重要地形区。
34.山脉是地形的骨架,许多大的地形区都是以山脉为界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归纳总结某条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什么,或某地形区四周分别有什么山。例如天山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东北平原东有长白山,西有大兴安岭,北有小兴安岭。
35. 一般来说,对于任何一个区域,我们都可以建立一个知识结构模型,它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四个方面。而各要素之间又可以建立次一级的知识模型,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带等要素的特征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地域类型、商业贸易、交通、城市与人口等要素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北方地区:属半湿润地区,农业生产需大兴农田水利,开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发展以旱作为主的耕作业。本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国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在农产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了纺织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交通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
南方地区:属湿润地区,发展以水田为主的耕作业,种植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建立了沿江、沿海工业带,河湖众多,水运便利。
37.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特点,如都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等。
(1)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如我国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就为绿洲农业。
(2)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是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如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农业就为灌溉农业。
(3)河谷农业:一般是指在海拔高的河谷地带出现的农业类型,如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业就是河谷农业。
39. 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夏季平均气温低,因而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共同有利条件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横断山脉:①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②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③青藏高寒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阴山: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②温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③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祁连山:①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②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的分界线;③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⑤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光照强的地方气温不一定高,如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由于地势高,夏季为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之一。
(1)我国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台湾、海南岛外都受冬季风影响,冬季风加剧了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活动异常时,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2)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季风区,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易发生水旱灾害。
43.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才被称为季风区,并不是受季风影响的地区都叫季风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受夏季风影响的季节,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并不都是多雨的,如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的降水量就较小,常形成伏旱天气。
44.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青云重上两江湖,西四安。”这句话包含了长江流经的青海、云南、重庆、上海、江苏、江西、湖南、湖北、西藏、四川、安徽11个省(市、自治区)。
45. 海河、淮河的治理应根据其水系特征进行。一般来说,能采用的措施: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加固河堤,修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水道,加快洪水排泄。
46. 分析河流水系图时,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各河流流域跨越的经纬度、发源地、流经的地形区和入海口;其次,要分清上、中、下游并了解各河段的水系特征,记住重要的支流、湖泊、峡谷、城市的名称及位置;最后,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如水电站、灌溉农业区、商品农业基地、工业基地等与河流干支流的位置关系。
(1)综合治理长江的第一个任务是防洪,主要措施:①生物措施,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保持水土;②工程措施,对“九曲回肠”的荆江段裁弯取直,在中下游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在干支流上修建水库。
(2)充分的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疏浚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扩大沿江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48.我国东部和西北地区的河流汛期都在夏季,但影响因素分别是降水量和气温。
(1)治理黄河的根本在于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水库)。(2)加固黄河大堤,利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
(1)通过一系列分析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掌握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河流位置等,形成完整的地理空间概念。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运用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去审视四大工业基地,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51.鲁尔区的综合整治对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借鉴意义: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加强自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加强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等。
20°E:斯堪的纳维亚山,波罗的海巴尔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刚果盆地好望穿。
53.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能够最终靠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若能确定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土高原。
54.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定位的重要线索。如据降水和气温情况能判断某区域是处于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海岸还是大陆西海岸。
55. 与中国有关的重要经纬线上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应作为重点来记忆,可简单归纳如下:23°26′N:北回归线东西穿,云南两广和台湾。
57.第四纪冰川对欧洲地貌影响显著。东欧平原和中欧平原部分呈波状起伏的地形、北欧地区的峡湾海岸和众多的湖泊、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宽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结果。
58.亚洲的贝加尔湖、非洲的坦噶尼喀湖等较深的湖泊大多由岩层断裂下陷,积水而形成的。
59.美洲西部地区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是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挤压隆起而形成的;美洲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是外界的力的作用长期侵蚀的结果。
60.欧洲西部和亚洲东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海洋运输的发展;非洲大陆海岸线平直,港湾较少,不利于海洋运输的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都可以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但具体地形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北美洲东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南美洲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大山系;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62. 复习交通要道时,可以与选择航海路线结合起来。例如从俄罗斯圣彼得堡到天津港,走最近航海路线依次经过:波罗的海、基尔运河、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亚丁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黄海、渤海海峡、渤海。
马六甲海峡是亚洲通往大洋洲,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德国位于欧洲大陆中部,是从西欧到东欧,从北欧到南欧的“十字路口”。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中美地峡成为北美洲通向南美洲,大西洋通向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64.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地区的最近航线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但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线.注意海上交通要道的地理界线作用:
如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经常有同学把麦哲伦海峡与德雷克海峡混淆。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大陆南端与火地岛之间;火地岛与南极半岛之间的德雷克海峡是南极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注意大陆和大洲的区别:世界上有六个大陆,七个大洲,但并不能说大陆比大洲范围大,或者大洲比大陆范围大,如亚欧大陆比亚洲范围大,澳大利亚大陆比大洋洲范围小。
(1)气候:常年受湿热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温较高,蒸发剧烈,对流旺盛,降水多。
(2)地形:亚马孙平原北部为圭亚那高原,南部是巴西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槽状的地形形成了巨大的“聚水盆地”,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周围高原、山地的地表径流不断地向河床汇聚,使得该区降水丰富,湿度大。
(4)信风:亚马孙河巨大的喇叭状河口,向大西洋敞开,使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携带着大量水汽,进入河谷地带,一直向西推进,在西部受到山地的抬升,形成大量的地形雨。
(1)水量大: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刚果河流域面积较广,集水面积大。
71.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的侧重点不同。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非洲大陆上,地形多高原。东非大裂谷,陷落地层断。乞力马扎罗,非洲最高巅。维多利亚湖,属盆地凹陷。中部有盆地,刚果河其间。几内亚海湾,大西洋沿岸。马达加斯加,大岛位东南。南非好望角,大陆西南端。
非洲热带大陆,赤道横贯中部。气候略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中部热带雨林,终年高温雨足。三边热带草原,干湿南北季反。热带沙漠规律,南北回归不误。地中海式两端,冬雨夏干特殊。
刚果河、尼罗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其中只有刚果河的径流量较为稳定,其他三条河流的汛期都出现在其所在半球的夏季。
76.印尼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77. 东南亚的石油主要分布于印尼、文莱,特别是印尼,集中于苏门答腊岛,苏门答腊岛因此被称为“希望之岛”,现在印尼成为东南亚重要的石油输出国,石油主要输往日本。
78.西亚石油输出线路之一的“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有着众多的考点,如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红海的成因及盐度,地中海沿岸地区气候的成因、特征,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等,复习时应通过石油运输线.美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但该国也是石油等资源进口较多的国家之一,这与美国的“高消费”密切相关。
80.日本四大岛,本州最重要;海岸线曲折,人稠地狭小;地震活动频,海洋季风显;森林水力富,矿产资源少;经济发展快,科学技术水平高;经济四要区,原料进口要;对外贸易港,神横本州岛;东京为枢纽,铁路速度高;寒暖流交汇,捕鱼北海道;地小靠机械,农业单产高;文化东西兼,樱花国代表
81.世界上以钢铁为主的传统工业区大多数都分布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日本由于煤、铁资源短缺,只可以通过海运输入煤、铁资源来发展钢铁工业,因此日本以钢铁为主的传统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35°N—60°N之间,属于温带,盛行西风。②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的影响深入内陆。③地形:中部为平原,山脉为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④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
欧西地形分三,山地平原相间;地表错综复杂,侵蚀来自冰川。气候西部特点,温带海洋明显;东属温带大陆,海洋特征逐减;南部地中海式,北部夏凉冬寒。
84. 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长期隔离,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这些动物又没有威胁其生存的天敌,故能生存至今。
85.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气候温暖湿润,适于居民生活;有优良的港口,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时间早。
【备考干货】这11个区域发展的知识点,17个自然资源押题知识点,陆地自然资源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掌握了才能学好地理【学法探究】一文教你如何学好《区域地理》,适用于每个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