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当是各国的共同选择。中国将继续同各国携手同行,汇聚起合作共赢的伟力,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不断向前 新冠肺炎疫情对过去10年全球减贫成果造成重大冲击,复苏不均衡加剧全球不平等,南北鸿沟持续扩大。乌克兰危机影响持续外溢,让复苏仍脆弱乏力的世界经济进一步承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给全球发展事业带来严峻挑战,人类必须严肃对待。 “我们要共同促进经济复苏。”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围绕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工业化等重点领域推进务实合作,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稳步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落实。中国主张彰显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不断向前、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有力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返贫、生乱,也导致发达国家很多人陷入生活困境。“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习主席指出,各国要相互支持,加强防疫措施协调,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形成应对疫情的强大国际合力。全球已接种超过100亿剂新冠疫苗,但非洲仍有约83%的人口未接种一剂疫苗,消除“免疫鸿沟”是当务之急。中国坚持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属性,确保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并将继续向非洲、东盟分别援助6亿剂、1.5亿剂疫苗。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用实际行动守护人类生命健康。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紊乱、大宗商品的价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性。全球低通胀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复合型通胀风险正在显现。如果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刹车”或“急转弯”,将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给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挑战。习主席提出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运用科技增强动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防止一些国家政策调整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地球村里,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只有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人类才能合力战胜挑战,走向光明未来。 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中老铁路建成通车,有效提升了地区硬联通、软联通水平。这些都是共赢合作推动发展的生动缩影。中国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积极地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重要动力。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近百个国家响应和支持。这些都是中国秉持合作共赢精神推动全球发展事业的有力证明。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罗康瑞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可能是目前最合适的国际合作方式,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目前的困难。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对于促进全球平等和可持续发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理政治学因素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进一步冲击全球发展事业,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是深受其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将今年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预期下调至3.6%。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出警告,乌克兰危机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无声打击,可能令全球17亿人口陷入贫困和饥饿。乌克兰危机要妥善处置,但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能把全世界都捆绑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上,更不能让各国老百姓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中国坚持劝和促谈,强调各方都应为推进和谈营造必要环境和条件,既是为世界和平安全计,也是为全球发展着想。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当是各国的共同选择。中国将继续同各国携手同行,汇聚起合作共赢的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不断向前。(和音)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地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互联网空间,携手构建互联网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马上就要来临。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一直在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会化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