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公告当前位置: 首页 > 招投标信息 > 中标公告

国际经验丨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借鉴

时间:2024-05-31 来源:中标公告

  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被提出,世界各国开始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截止目前,美国、巴西、新加坡、日本等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市政府在保护河流方面,颁布了一系列严格保护河岸的法令,让人们迁出最高水位以下的居住地,将其变成沿江公园和分洪蓄洪的湖泊湿地。

  为了切实保护自然生态,市政府还禁止在公园铺设硬质路面,公园里的步行道多为可渗水的土路;在游人集中的景区、景点,用来远眺的平台则使用架空的网状金属装置,可透光、透水、透风。

  库里蒂巴在治理城市上最大的亮点便是回收垃圾,可以说也因为此项工作,造就了库里蒂巴市民独有的一个福利。那就是市政府资助“垃圾购买项目”,市民可用垃圾交换食物。

  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曾在美国西海岸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并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伯克利当地政府关注居住区街道安全和人性化需求,主张社区以步行为尺度,增强邻里感,降低对私人汽车的依赖,鼓励公共交通。在此基础上,他们倡导“步行口袋”主张:在半径约400米、5分钟步行范围内采用紧凑的布局。

  伯克利当地政府在居住区通过建设太阳能绿色居所来继续推行生态城市建设的思想,在能源节约方面的有益工作包括隔热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再次生产的能源、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气加热器、被动和主动节能系统、太阳能和其他能源温室等。

  在法律完善方面,当地政府通过《伯克利住宅节能条例》等相关规范的制定号召人们节约能源,并成立了阿拉米达郡第一个市政节能机构来指导伯克利市的能源节约和管理工作。

  马尔默,受到了高科技产业的冲击,旧有工业面临关停并转,面临城市转型。于是,马尔默市政府开始生态城市建设,使马尔默西部滨海地区变成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地区。

  能源方面,马尔默不断寻求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最终结果是,它找到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并实现了100%自给。举例来说,马尔默将海水和地下水能量用于供暖系统和空调。

  另外,城市交通发展方面,马尔默重点在于推广使用自行车,并使用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将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地带连接在一起。绿地建设方面,马尔默新建成的两座城市公园为不同植物种类提供了生长环境。垃圾回收方面,通过回收和分级,70%的化学废料得到分解。

  日本北九州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

  具体规划包括:环境产业的建设(建设包括家电、废玻璃、废塑料等回收再利用的综合环境产业区)、环境新技术的开发(建设以开发环境新技术、并对所开发的技术进行实践研究为主的研究中心)、社会综合开发(建设以培养环境政策、环境技术方面的人才为中心的基础研究及教育基地)。

  市民热情参加,政府鼓励引导,是北九州生态建设的经验之一。为了更好的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北九州开展了各种层次的宣传活动,例如,政府组织并且开展的汽车“无空转活动”,制作宣传标志,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家庭自发的“家庭记账本”活动,将家庭生活费用与二氧化硫的削减联系起来;开展了美化环境为主题的“清洁城市活动”等。

  一提到“花园城市”,人们最先反映在脑海中的就是新加坡。新加坡之所以可成为世界瞩目的“花园城市”,他们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

  生态城市规划方面:新加坡采取了前瞻的极限规划理论,采用“环状城市和新镇建设”相叠加的空间结构模式,沿快速交通走廊设置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并据此建立起相应的交通结构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既实现区域功能分工,又能适度综合发展,避免各地之间对交通的过度需求。

  城市生态建设方面:新加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环境整改治理、种植树木、建设公园,要求每条路两侧都有1.5米的绿化带。80年代通过实施长期生态保育战略计划,将5%的土地设为自然保护区,要求每千人享有0.8公顷的绿地。90年代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建设绿色基础设施。

  公共交通方面:新加坡道路规划综合了放射状和方格路网的优点,路网骨架呈蜂窝状结构,道路用地约占国土面积的12%-15%,路网密度位居世界第三。新加坡道路由“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城市快速路及市政道路”4级路网体系构成,以地铁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协调发展。新加坡实行年度汽车限购政策,防止车辆快速增长。

  绿色建筑方面:新加坡的绿色建筑计划始于2005年,新加坡建设局推出了自愿性质的绿色建筑标志(GreenMark)认证,考核的指标包括能源效率、水资源效率、环境保护、室内环境质量及其他绿色特征与创新五方面。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是世界著名的生态城市。那么,它是如何一步一步打造的?他们是这么干的。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阿德莱德从城市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宏观调控层面上,应用生态学原理,制定明确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原则和途径,并指导和落实到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上。

  为使城市污染更少,更加宜居,阿德莱德在城市化思路上作出调整,认为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而不是土地的城市化。为此,阿德莱德市使市区由向“外”扩张改为向“上”伸展,建设更多高层住宅,使中央商务区周边2.5公里范围内能容纳更多居民,这样使办公、居住尽量集中一地,减少了交通流量。

  在城市能源选择上,阿德莱德更偏向于选择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为帮助市内多座建筑安装太阳能屋顶,阿德莱德专门设立了补贴计划,对学校、中心市场、汽车站、会议中心、博物馆、议会、图书馆等地安装太阳能屋顶给予支持。

  为在整座城市推广节能环保,阿德莱德市不吝投入大量资金补贴。在资金支持下,中央商务区有20%的办公面积参与全国绿色办公计划;城市照明采用低能耗的LED灯;热情参加南澳大利亚州政府的“300万棵植树项目”;用循环水灌溉绿地;在人口密集社区,提高垃圾管理效率;推动绿色交通,鼓励居民骑车出行,并在市区设立电动汽车充电站。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几个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