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公告当前位置: 首页 > 招投标信息 > 中标公告

宿迁市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验田”助推“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

时间:2024-07-21 来源:中标公告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平原广阔,河网密布,为典型苏北水乡。境内坐拥骆马湖、洪泽湖两大淡水湖,大运河、古黄河、淮沭新河等众多河流镶嵌其间,是全国唯一“两河两湖”地理标识的地级市。宿迁市整体地势平坦,光温水土种植条件优越,是江苏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同时,宿迁市生态资源丰富,全市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面积1042.13平方公里,占比达到12.22%,主要分布于重要河湖湿地、森林与水源保护地,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使宿迁市成为中国杨树之乡、花木之乡。

  近年来,宿迁市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和“江苏生态大公园”发展定位,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构建以两河两湖为中心,以主要水系为脉络,以湿地、花木等生态片区为特色的“一带两湖、五片八水多点”生态保护格局,围绕楚汉文化、红色文化,塑造雄浑刚劲、沉稳厚重的建筑风貌,通过优化整合大运河沿线自然资源,塑造苏北平原田野风光,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作为江苏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域试点地区,宿迁市以《宿迁市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为指引,基于聚焦生态产品的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充分的发挥规划对自然资源的价值捕获、增值效用,探索出“自然资源创新配置-碳汇项目开发交易-自然资源生态补偿-特色生态产品产业化-绿色金融支撑保障”的多类别价值实现模式,积极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在于创新性配置自然资源推动其高效率利用。宿迁市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助推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生态产品

  在土地出让过程中附带生态价值投资监管协议,以土地出让带动生态保护修复并实现增值溢价,形成“土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依托各地区特色的生态本底条件,通过打造“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方式,延伸生态产业链,深入挖掘生态产品潜在价值。

  形成《宿迁市建立健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调查-核算-确权-规划-交易”的完整逻辑闭环。

  等方面分类型、分场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指导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开展。

  结合宿迁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和森林、草原、湿地、水等专项调查监测、自然资源分等定级成果,摸清资源底数和生态产品基础信息。从市县、乡镇、村庄三个尺度行政区,构建

  三个层次的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体系,按照空间尺度的差异性,明确不同层级生态产品调查、普查和监测的重点工作和内容深度,摸清全市生态产品的规模、分布、价值、权属等信息,建立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数据库,形成《宿迁市自然资源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监测规程(试行)》。

  等3类生态约束性指标纳入刚性管控指标,提出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土壤保持实物量、农村建设用地复耕规模等11类生态预期性指标。同时,发挥专项规划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增值效用,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场景分区。

  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规划中差异化场景分区为基础,宿迁市探索生态产品差异化价值实现路径。

  1.以土地资产配置提升生态农产品价值:宿豫区、宿城区、泗洪县土地出让附带生态价值投资监管协议。

  将土地征收出让与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生态造成的价值损失与本地区生态农产品开发建设投资相挂钩,实现生态价值平衡。此模式既能够很好的满足二三产建设的用地需求,又能为宿迁市杨树林、大闸蟹、观赏苗木等一系列重要生态农产品提供资金支持,弥补由建设占用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促进区域整体生态价值提升。

  2.探索碳汇生态产品供给与需求,引入社会资本,推动碳汇交易:沭阳县碳中和林、宿城区碳汇林、宿豫区固碳增汇基地。

  宿迁市积极推动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形成《宿迁市碳汇造林相关作业规程》《宿迁市森林(林分尺度)碳汇价值评估有关技术规程》,探索建立林业碳汇核算体系;完成沭阳县碳中和林固碳监测报告,真正打造碳中和林,沭阳县2020年3月在南湖街道宜林地营造碳中和林1.67公顷(25亩),用于中和2019国际生态环境新技术大会产生的462吨二氧化碳当量,经2023年11月监测,林木固碳量为103.9882tCO2(二氧化碳当量),经审核并经组织专家评审,该林地预期6.5-7.5年(即至2031年)能够完全中和会议产生的全部二氧化碳。宿城区根据《造林碳汇方法学》,在王官集镇朱海规划选址碳汇造林基地并进行碳汇造林作业设计和造林准备,探索碳汇交易试点;以古黄河公园树木产生的减碳量、固碳量远期收益权为标的(总面积3930亩50年期碳汇量19320.20吨),获得碳汇贷款500万元;宿豫区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规划,探索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示范基地建设。

  3.以生态补偿推动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外溢: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与宿城区朱海牛角淹生态修复。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为宿迁市重点文旅资源开发点,通过政府出资,进行土地整理与土壤改良工程并实施引湖入山与增色绿化工程,将林分结构单一、抵御森林病虫害能力不足、旅游特色不显著的三台山建设为集历史文化展示、科普教育、运动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并成为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要组成部分。

  是《江苏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子项目之一,获得中央及省财政连续多年资金补助,是宿迁市纵向生态补偿典范之一,通过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特色经营开发,朱海牛角淹显著提升生态经济价值,增强区域生态安全。

  4.以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显现:沭阳县花木产业、泗洪县特色水产品。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是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显化的最直接手段也是生态产品交易的重要基础。沭阳县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花木品质、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提升花木知名度,形成完整花木产业链,使花木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泗洪县通过成立水产养殖协会,建立水产养殖标准,形成全产业链标准化养殖,将泗洪县大闸蟹推广至全世界范围,打造泗洪水产品牌。

  一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完整逻辑闭环,为制度设计提供支撑。宿迁市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长期探索,建立起“调查-核算-确权-规划-交易”的完整逻辑闭环。形成《宿迁市生态产品分类目录清单》《自然资源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监测规程(试行)》《宿迁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规划(2022-2035年)》并建立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调查监测基础数据库以及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数据库等,既为宿迁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为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是建立宿迁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为生态产品交易提供支撑。宿迁市结合第三次国土变更调查,形成基于生态产品与三调地类的映射关系,通过实地调查得到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的关键参数。同时结合土地租金法、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等方式,形成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关键参数,简化价值核算流程与核算成本;并根据不同领域需求,形成《宿迁市碳汇造林相关作业规程》《宿迁市森林(林分尺度)碳汇价值评估相关技术规程》等,为不同场景应用价值核算提供支撑。

  三是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推动生态产品交易。宿迁市积极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与交易买卖平台,推动生态产品交易。目前宿迁市泗洪县通过整合渔业公

  司、粮食公司等单位形成泗洪县两山生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组建生态产品运营公司,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有5家相关企业和合作社入驻,委托市场主体储备生态产品53种,价值约600万元,为交易提供保障。宿豫区、宿城区、泗洪县通过土地出让附带生态投资协议方式,完成4宗地块出让,出让土地面积213亩,共获得生态投资金额23.14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区域内生态产品研究开发,已有超过30类特色生态产品获得资金支持。

  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生态工程建设扩大5.9平方千米,新增生态公益林8500亩,拥有活立木蓄积量1120万立方米。朱海牛角淹项目完成水域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479.06公顷,岸堤修复长度33.11千米,水环境治理面积214.63公顷,恢复自由水面面积171.89公顷,并通过工程改造新增园地面积3公顷,区域林草覆盖度提升26%,地表水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为原住民提供管理、保安、保洁、养护等工作岗位1000余个。宿城区朱海牛角淹将原有村落做到合理规划整合,建成集宜居观光、美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统筹低效建设用地2000余亩,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2000余户,形成了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增加就业岗位500余人。

  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文旅+”的模式下累计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2.2亿元,原住居民实现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沭阳县花木基地发放信贷500万元,有效盘活了企业的“花木资产”,网络销售零售额225亿元,花卉直播销售额占全国三分之一。泗洪县通过水产养殖协会带动贫困户脱贫38户,2023年出口生态蟹251.23吨,创汇74.9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