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区域战略,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是党中央赋予的重要使命。三地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从始至终坚持以习重要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坚持规划战略引领,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以拓展腹地为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上扛起使命担当。 加强空间协同的总体布局谋划。2017年9月以来,北京城市总体设计、北京城市城市副中心控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先后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复,首都规划的“四梁八柱”基本确立。北京城市总体设计坚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谋划北京未来发展,全力推进首都发展。紧密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等,作出规划引领。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板块,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在规划编制实施中,始终立足京津冀战略空间,统筹把握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疏解承接。新版总体规划批复以来,北京市编制了13个区的分区规划以及亦庄新城规划,有序编制乡镇域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全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传导落实区域协同发展规划要求。 夯实规划管理基础与实施闭环。自2018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常态化机制,始终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要专题,总结成效、研判问题、明确工作重点,体检报告每年经首规委审议后上报党中央、国务院。三地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协作共享,绘制京津冀“三区三线”一张图,签署《京津冀测绘地理信息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合力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系列专题地图,形成规划和地理信息资源的数据本底。围绕构建京津冀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进行深入交流,携手推动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彰显京津冀地域风貌特色。 规划引领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2023年5月,习主持召开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面深化拓展的新阶段。三地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增强责任意识,组建国土空间规划协同专题工作组,启动编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并纳入首都规划体系。坚持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有效衔接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立足“一核”的优化提升,为促进“三圈”(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要素双向流动、实现产业协同布局和基础设施相互连通提供空间指引,推动形成共赢格局。 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守住“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既发挥北京优势,也带动区域一起发展。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6年以来,北京市全市非流动人口规模稳步下降,守住了2300万人口天花板,其中核心区非流动人口较2016年下降15%。新版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北京城乡建设用地净减量130平方公里,拆除违法建设累计超过2亿平方米,城市“摊大饼”式无序蔓延得到一定效果遏制。深化城市内部功能重组,推动核心区“静”下来、副中心“热”起来的同时,加快城市南部地区发展,多点新城积极承接适宜产业和功能,一大批重点项目加快落地,逐步“兴”起来。新城节点与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逐步形成承接合力,有效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承接聚集。生态涵养区坚持生态优先,京西地区加快转型,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推进“新两翼”建设取得新突破。副中心有序拉开城市框架,落实两轮副中心控规实施工作方案,副中心拓展区规划、潮白河生态绿带规划获得批复,行政办公区一期二期、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和三大建筑、广渠路东延先后建成投用,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有序推进。首都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始终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作为分内要事,先后组织专业力量2880余人次、驻场1330天、往返两地5.6万公里,形成雄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两万多张施工蓝图,助力雄安新区打造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样板。 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通州区与北三县地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联合编制生态绿带规划、潮白河水生态修复规划,共同划定生态绿带控制线并优化控制线两侧用地布局,合力打造京东生态屏障。京冀精心选址建设大兴国际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共同编制实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设计》,合力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航空口岸一体化发展,全面启动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港产城融合,辐射带动机场周边区域发展。京津规划力量加强战略合作,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双城发展研究机制,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引导京津走廊地带新城和重点功能区协同发展。 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相互连通。“轨道上的京津冀”主干骨架基本形成,北京市域(郊)铁路功能布局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批复实施,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较2014年增长39.4%,实现京津冀地区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全覆盖,同城化效应不断的提高。加快完善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等规划,持续推进重要线网、重点枢纽规划建设,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公路交通网逐渐完备,京台高速、大兴机场高速等建成通车,市域内国家级高速公路的断头路全部打通,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继续扩大。 强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将保障首都水源安全作为第一要务,批复实施密云水库上游地区空间保护,加强与河北张家口、承德跨区域生态协同治理。统筹流域与区域,完善三地一盘棋协同治水机制,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山峡段工程完工,潮白河等五大主干河流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白洋淀淀区整体水质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京津冀合力防治地面沉降,强化水资源总量和水环境容量刚性约束,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加强北京市域非建设空间规划治理,先后批复实施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二绿地区减量提质规划,推动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谋划实施首都西部生态屏障区“山水工程”,为构筑首都生态安全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谋划推动产业发展协同联动。在习亲自关怀指导下,京张携手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围绕冬奥资源赛后利用,京冀两地共同谋划冰雪产业协同布局,实现场馆从赛时服务向赛后利用的功能转换,积极推动三个赛区的冬奥冰雪场馆联动发展。同时,依托京冀两地人文历史、生态资源优势与现有工业基础、交通线网基础,进一步促进场馆赛后利用融入地区整体发展,带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围绕地名管理、不动产登记等群众密切关心的事项开展协作,将京津冀市域边界区域地名协调工作纳入新修订的《北京市地名管理办法》,更好服务三地群众。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三地会同山西、内蒙古共同签订“京津冀+晋蒙”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开创全国行政大区合作先河。 新时代新征程,首都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将深刻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充分的发挥三地国土空间规划协同专题工作组机制优势,逐渐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的发挥规划战略引领作用,与津冀两地携手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新图景,全力以赴把习亲自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实景。 (作者简介:张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任,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协同专题工作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