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在山东省济南市组织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授牌活动。据悉,本市宁河区获得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宝坻区潮白新河流域获得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日前,记者走访宁河区、宝坻区生态环境部门,为市民展示天津生态环境示范基地的魅力所在。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生态环境部在山东省济南市组织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授牌活动。据悉,本市宁河区获得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宝坻区潮白新河流域获得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日前,记者走访宁河区、宝坻区生态环境部门,为市民展示天津生态环境示范基地的魅力所在。 本市宁河区和宝坻区双双获得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的生态建设荣誉称号,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自然处处长祁磊介绍,本市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摸索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天津模式,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注重统筹协调和培育推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以此形成点面结合、有序推进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模式,推动各区生态文明思想认识逐步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不断深化。同时,形成一批全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要求,立足本区实际在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实施各具特色的任务措施,综合提升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另外,本市还推广了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模式。已命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涵盖了本市山区、平原、沿海和典型小流域,为不同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定位的地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供示范引领。 “潮白新河是宝坻区境内第一大河流,也是天津海河水系的重要河流之一,为守护这一河碧水,宝坻区先后实施潮白新河清淤改造、综合治理等工程,推行河湖长制,启动碧水保卫战,建设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退耕还湿、水系连通、造林绿化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潮白新河水质,恢复两岸生态,潮白新河国考断面水质由2016年的劣Ⅴ类提升至2022年的Ⅳ类,水体净化功能由入境时的Ⅴ类净化至出境时的Ⅳ类。”宝坻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宝立在潮白河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依托潮白河绿色生态廊道,宝坻区精心打造潮白新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以“湿地体验、滨水游憩、空中游景”为景观特色,形成“一河、两岸、三区、二十八景”,充分展示宝坻区生态环境、历史底蕴和城市魅力。3000余亩的湿地生态资源孕育出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条件,几乎绝迹的潮白河银鱼、鲫鱼等“土著鱼类”也得到恢复性繁殖。2020年,宝坻潮白新河获评天津市“最美河湖”,如今的潮白新河流域成为连接京津冀都市群与渤海湾的重要生态廊道。 近年来,宝坻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水”为魂、“绿”为舵、“产”为桨、“文”为帆,绘就出一幅幅潮白新河流域生态富民、生态惠民、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此次获得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的宝坻区潮白新河流域,为北方水质污染流域如何通过治理-提升-转化,打造“两山”基地,提供了典型示范。 宝坻区依托潮白新河“大水大绿”的生态资源优势,各乡镇通过打造传统农业特色产业链、推进立体种养与乡村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生态农业+”等方式,形成潮白新河“农旅赋能,增绿唤金”模式。宝坻区小站稻种植培养面积达45万亩,稻米品质媲美五常大米,在发展稻蟹、稻虾、稻鳅等立体养殖26.4万余亩的同时,稻谷产量大幅度的提高7.6%,达到28.83万吨,实现“稳粮增效、稻渔双赢”。围绕宝坻特色经济作物葱、蒜、辣椒,全面激发“三辣”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新渠道。 依托潮白新河流域“绿色名片”,宝坻对海内外客商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通用GE、日立电梯、亨通集团等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项目落地宝坻;重点打造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中关村第一个北京以外重资产投资项目,建立之初就确立了“产城人景文”融合发展理念,吸引大批慕“绿”而来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同时,潮白新河流域内积极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流域内九园工业园等园区以发展低碳产业为方向,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宝坻区围绕“水”和“绿”发展乡村旅游,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开发插秧体验、稻田蟹养殖、水稻文化园、采摘园等特色休闲农业文旅项目,带动农副产品销售,打造潮白新河流域旅游产业经济带,沿流域两岸打造了24个休闲旅游特色村,年吸引游客400万人次。积极塑造“印象潮白”品牌,举办潮白河音乐节、京津冀森林马拉松赛、国潮文化嘉年华等活动,旅游直接收入8000万元,一产、三产有机结合,带动稻米等农副产品销售2000万元。2017年至2022年,全区GDP从312.83亿元增长到444.12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3.3%。 流域内形成的一个个生动案例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以“生态”为催化剂,助推三产融合发展,从“生态美”到“生态富”,从“绿色颜值”到“金色价值”,潮白新河流域开展了由水生态高水平保护带动水经济高水平发展的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因水而富、因水而兴的新路子。 草木葳蕤,鸥鸟飞翔,水面广阔,空气清新素有“京津绿肺”“天然氧吧”之称的宁河区,地处京津唐城市群几何中心,是天津市“871”重大生态工程主阵地。境内七里海湿地是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世界三大贝壳堤之一的七里海贝壳堤,境内丰富的湿地、林地、河流等自然资源是维系天津市乃至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同时,宁河区还是京津冀“米袋子”“菜篮子”“蟹篓子”“肉铺子”,被确定为国家优质小站稻基地、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示范基地、天津市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近年来,宁河区坚持“生态立区”,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 高标准实施重大生态工程,使宁河区绿色底蕴日益深厚。宁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洪雷表示,宁河区高标准实施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投资140多亿元,实施十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发布实施全国首个湿地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与2017年相比,生境质量指数上升2.74。鸟类从10年前的182种增加到258种,数量由每年20万-30万只增加到40万-50万只,东方白鹳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成为常客,为全国湿地保护修复提供了“宁河经验”。实施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栽植地被及芦苇103万平方米、乔灌木栽植17万株。 宁河区高强度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持续深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面源污染治理,与2020年相比,PM2.5污染物年均浓度由53g/m3降至35g/m3,成为全市第二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区,优良天数比例73.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全市前三。坚持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四措”治水,2022年,所有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劣Ⅴ类水体全部清零,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坚持农用地、建设用地“两控”保土,完成67个地块污染状况调查评估,确保如果不安全就不利用。 高质量优化调整结构布局,在有序推进“双碳”工作的同时,宁河区高站位践行“两山”理念,“两山”转化初见成效。建成全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9万亩稻鱼混养、8万亩林下经济全面铺开,18家市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06个家庭农场、1351家专业合作社逐步取代了传统家庭经营模式。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19个,“津农精品”品牌18个,农特产品40余种,建立苏宁、淘宝宁河特色馆,七里海电商推介会实现线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位,2个AAA级景区、2个市级特色文化旅游村,文旅项目签约额突破百亿元,年接待游客116.3万人次,营业收入1.35亿元,带动农民就业5597户。 此外,宁河区还高水平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改善人居环境。高效能实行生态文明制度引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准不断提升。(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