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当前位置: 首页 > 欧宝娱乐官网入口 > 新闻中心

垃圾焚烧出海点废成绿新图景

时间:2025-06-20 来源:新闻中心

  近期“饥渴的焚烧炉”成为热门话题,有报道称垃圾焚烧厂到处抢垃圾,甚至远赴海外找垃圾。

  2005年,世界银行一份报告开篇直指:“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曾经历过,像中国现在正在面临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如此之大或如此之快的增长。”

  “解决长时间困扰我国的垃圾围城问题,垃圾焚烧发电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功不可没。”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对三里河表示,不论是装备、技术还是管理方面,我国的垃圾焚烧产业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从填埋到焚烧的解决方法转变,垃圾焚烧厂是关键主体。截至2024年10月,全国焚烧公司数达1010家,几乎占据全球总数的半壁江山。

  海南是我国首个实现全省垃圾焚烧发电的省份。三里河调研时,在三亚一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里,看到一个可存贮2万吨垃圾的封闭垃圾仓。

  这里的1吨垃圾可发电340-350千瓦时,足够一个家庭1个月的用电需求。更直观地说,5个家庭产生的垃圾便可转化为1个家庭的用电量。

  洁净智能的垃圾焚烧厂大幅度的提高了我国垃圾解决能力。垃圾发电、变废为宝等绿色故事在全国各地展开。

  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初步核算,2024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6236.62万吨,无害化解决能力115.55万吨/日,无害化处理量26198.58万吨。

  这已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即到2025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解决能力达80万吨/日左右。

  但数据中同样暗藏了硬币的另一面:我国无害化解决能力远高于垃圾清运量,垃圾焚烧发电厂出现“吃不饱”现象。

  据研究机构调查与研究,目前我国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仅为约60%,4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不少垃圾焚烧厂掀起“抢垃圾”大战,甚至连20年前填埋的老垃圾都挖了出来。

  在刘建国看来,垃圾焚烧厂建设过多有一定历史原因,以前各地都希望短时间内完全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且形成很成熟的商业模式,所以建设时都会比实际的需求大一些。

  刘建国建议将过去没有纳入管理的一部分垃圾纳入焚烧,比如农村里的生活垃圾,部分适合焚烧的工业边角料、有机固态废料等。

  有的企业则开始出海寻找垃圾。多家头部企业在海外投产垃圾焚烧项目,除了落子热门的东南亚、中亚地区,也和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展开合作。

  垃圾围城消失背后,是中国环保产业崛起的缩影。垃圾焚烧厂从“吃不饱”到“强输出”,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化跃迁。焚烧技术出海,输出的远非一套设备,而是一条完整产业链。

  长远观之,“垃圾荒”虽现,环保之弦却不可松懈。唯有坚持源头减量、深化垃圾分类,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与循环利用,方是绿色发展之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